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UCI)的科学家所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绿茶和红茶中的两种黄酮类化合物都可以通过激活血管壁上的一种钾离子通道蛋白的活性来松驰血管。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茶的降压特性,并可能导致新的降血压药物的设计。
该发现在线发表在3月6日的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上,该发现是由UCI医学院生理学与生物物理学系教授Geoffrey Abbott博士实验室完成的。
研究结果表明,茶中发现了两种儿茶素型类黄酮化合物(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它们分别激活一种特定类型的钾离子通道蛋白,即KCNQ5,该离子通道蛋白可以使钾离子从细胞中扩散出去,从而减少细胞的兴奋性。由于KCNQ5在位于血管内壁的平滑肌中发现,因此茶儿茶素对KCNQ5的激活也有望使血管松弛。结构模型显示茶黄酮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蓝色/红色)与KCNQ5的电压传感器(绿色)的底部结合(下图)。
对此Abbott解释道:“我们通过计算机建模和诱变研究发现,特定的儿茶素与电压传感器的脚结合,这是KCNQ5的一部分,它允许通道响应细胞的刺激而打开。这种结合使通道更容易打开,以及更早的细胞激发过程。”
据估计,世界上多达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口患有高血压,而且这种情况被认为是全球心血管疾病和过早死亡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之一,所以治疗高血压的新方法具有改善全球公共卫生的巨大潜力。先前的研究表明,饮用绿茶或红茶可以使血压降低一小部分,但仍可保持不变,并且以前发现儿茶素可促进这种特性。将KCNQ5鉴定为儿茶素降血压特性的新靶标可促进药物化学优化,以提高药效或功效。
除了在控制血管紧张度中的作用外,KCNQ5还可以在大脑的各个部位表达,调节神经元之间的电活动和信号传导。存在致病的KCNQ5基因变体,削弱其通道功能,并因此引起癫痫性脑病,这是一种发展性疾病,严重使人衰弱并引起频繁的癫痫发作。由于儿茶素可以穿越血脑屏障,因此发现其激活KCNQ5的能力可能暗示了修复断裂的KCNQ5通道以改善因其功能障碍而引起的脑兴奋性疾病的未来机制。
茶的生产和消费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目前每天全世界有超过20亿杯茶被饮用,就全球人的消费量而言,仅次于水。三种常用的含茶碱(类似咖啡因)的茶(绿茶、乌龙茶和黑茶)全都来自常绿茶树的叶子,其差异是由茶生产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发酵引起的。
本研究中的研究人员发现,将红茶直接应用于含有KCNQ5通道的细胞时,添加牛奶阻止了茶的有益KCNQ5激活作用,因此奶茶可能无效。但是,根据Abbott的说法: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喝茶时要避免喝牛奶,以利用茶的有益特性。因为人胃中的环境会将儿茶素与蛋白质和蛋白质分离开来,否则牛奶中的其他分子会阻止儿茶素的有益作用。
该假设被其他研究证实,无论牛奶是否同时食用,茶都具有降压功效。该团队还发现,将绿茶加热到35摄氏度会改变其化学成分,从而使其更有效地激活KCNQ5。
对此Abbott表示:“无论喝冰茶还是热茶,都可以在喝完茶后达到这个温度,因为人体温度约为37摄氏度。因此,仅通过喝茶,我们就可以激活其有益的降压特性。”